我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設計,以現代教育評估理論為依據,貫穿了總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各項指标體系既有定量評價的内容,又有定性評價的内容,從而使評價具有比較明确的指向性、客觀性和可操作性。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将教學質量視為教學目的、教學内容、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合理運用,以及學生學習積極程度等諸要素的有機結合,重視對多種教學質量要素的綜合評價。
(一)我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成
我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包括5 個子系統,即學生評價、教學督導評價、同行評價、領導評價和自我評價。與5 個子系統相對應,教學質量評價表共分5 種,即學生評價表、教學督導評價表、同行評價表、領導評價表和教師教學小結。
(二)評價結果反饋
評價結果反饋主要通過三個渠道完成:第一,将全校評價結果報告校領導,便于校領導及時了解教師整體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為改進教學管理提供參考;第二,将各院部的評價進行總體課堂教學情況分析并反饋給各院部教學副主任,便于各教學單位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作為改進教學管理、教學建設、教學改革的依據;第三,将評價結果反饋給教師本人,授課教師通過密碼登陸“學生學業事務管理系統”查看當學期學生評教全校總體情況和個人情況。
(三)評價結果申訴
對評價結果有異議的教師可向教務處提出申述。由教務處組織專家,在課堂聽課評價和深入學生了解情況的基礎上,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并作為該教師崗位聘任和職稱評定時的相關依據。
(四)評價工作程序與時間安排
1、工作程序
教學督導評價、同行評價以及領導評價由教務處和各院系部分别組織,分散進學生
2、時間安排
(1) 學生評價工作在第13 至14 周進行。
(2)教學督導評價從第3 周開始,到第16 周結束。由督導組成員對任課教師進行聽課考核。
(3)同行評價從第3 周開始,到第16 周結束。主要以教研室為單位開展,可采取互聽課、公開課、微格教學等多種形式,評價目的是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升。各院系部成立由院系部領導負責的同行評價小組。
(4)領導評價可在學期中任意時間進行。
(5)教師自評在下學期第2 周進行,參評教師根據教學情況、學生成績、學生評價清況認真總結自己上學期的教學工作并完成教師教學小結,交各院系部教學秘書,由院系部留存。